老祖宗早就提醒过我们: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;堆出于岸,流必湍之。”这话放在今天的朋友圈,简直再贴切不过了。
以前逢年过节走亲访友,才有人爱显摆新衣服、新手表;现在倒好,打开朋友圈,有人晒刚提的豪车,有人秀孩子考上名校,还有人天天打卡出国旅游。
可您知道吗?这些看似风光的“日常分享”,说不定正给你招来大麻烦!古人说“祸从口出”,放在现在就是“祸从圈出”。
一、眼红的“熟人”:表面点赞祝福,背后暗下绊子 老话说得好:“人心隔肚皮,做事两不知。”朋友圈里看着都是点赞之交,实际上保不准藏着多少见不得你好的人。 公司小王去年晒了年终奖到账短信,配图里那六位数的数字闪瞎眼。第二天就有匿名邮件发到老板邮箱,举报他“利用职务之便拿回扣”。查了半天才发现,是同部门的同事小李干的——小李一直嫉妒小王业绩好,看到年终奖差距这么大,干脆使了阴招。这就叫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,你过得好可以,但千万别在别人眼皮子底下炫耀,不然指不定被谁背后捅刀子。 还有更离谱的!邻居张姐经常晒女儿出国留学的动态,又是住豪宅又是开跑车。结果有天接到个陌生电话,对方直接威胁:“你女儿在我手上,准备50万赎人!”吓得张姐差点晕过去,报警后才知道,是曾经的远房表妹干的——她天天刷朋友圈看张姐一家过得这么滋润,心里不平衡,就想出了绑架勒索的歪招。这就是“财不露白”的道理,你炫耀的财富,很可能成为别人算计你的诱饵。 二、别有用心的“陌生人”:从动态里扒信息,专挑软肋下手 现在的骗子有多精明?这么说吧,你朋友圈发的每一条动态,都可能成为他们作案的线索。 网上有个案例,宝妈李女士经常晒孩子幼儿园的照片,连班级名称、老师姓名都不打码。某天突然接到电话,对方准确说出孩子名字和班级,声称孩子在幼儿园受伤,要立刻转2万手术费。李女士差点就转账了,幸好给老师打了个电话核实,才发现是骗局。骗子就是从朋友圈摸清了孩子的信息,玩起了“精准诈骗”。老话说“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”,你觉得是记录生活,在坏人眼里就是作案指南。 还有更细思极恐的!有人喜欢晒旅游定位,结果前脚刚出发,后脚家里就遭了贼。小偷通过朋友圈知道你不在家,还能根据定位估算你回家时间,简直把入室盗窃玩成了“时间管理游戏”。这就应了那句“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”,你在朋友圈毫无保留地分享生活,就是给不法分子打开了方便之门。 三、毁掉形象的“翻车现场”:过度炫耀,反而暴露真实人品 总有人觉得在朋友圈晒豪车豪宅、名牌包包,就能显得自己有身份有地位。可老话说得好:“满瓶不动半瓶摇”,真正有实力的人都低调,反而是越缺什么越爱炫耀什么。 朋友公司有个同事,天天晒各种高端聚会照片,不是和“知名企业家”合影,就是参加“行业峰会”。结果有次客户刷到他朋友圈,发现所谓的“企业家”就是个小公司老板,“峰会”也是三流机构办的野鸡活动。客户当场就撤了合作,直言:“连朋友圈都造假的人,做事能靠谱吗?”这就是“画虎不成反类犬”,过度炫耀不仅没提升形象,反而让人看清了你的虚伪。 还有些人爱在朋友圈秀恩爱,今天老公送钻戒,明天收到99朵玫瑰。结果没几个月就闹离婚,之前的甜蜜动态全成了打脸现场,被人指指点点:“当初秀得那么狠,现在多尴尬!”这就叫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”,生活本就充满变数,过度炫耀幸福,最后可能沦为别人的笑柄。 说实在的,朋友圈本是分享生活的地方,可一旦变成炫耀的舞台,就变了味儿。老祖宗留下的“闷声发大财”“韬光养晦”这些智慧,放到今天依然管用。真想分享喜悦,不如约上三五好友线下聚聚;真有成就,也不必靠朋友圈的点赞证明自己。毕竟,真正在乎你的人,不会因为几条动态就高看你;而那些对你心怀不轨的人,正躲在屏幕背后,把你的炫耀当成算计你的武器。往后发朋友圈,可得多留个心眼儿啊!
发布于:山东省卓信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